這些年,社會上有一些對年輕人不好的評價,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缺乏責任感。仿佛總有人在我們耳邊說:你們不行。但來到中化,來到中化,我所看到的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
有多少人,每年有超過一半的時間,要盯盤到凌晨才能下班?有多少人,頭頂烈日,穿著厚厚的工作服,在30米高的油罐上作業(yè)?又有多少人,在日本海嘯、泰國政治風波的惡劣條件下仍然在他鄉(xiāng)堅守崗位?
這就是我們中化的年輕人。我們正將責任牢牢地扛在肩上,用盡心、盡職、盡責的態(tài)度,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事跡;用自己的堅強、堅守,對公司、對社會大聲說一句:我們能行!
有人可能會問,你們這種責任感源于何處?
在中化,責任感源于時代的召喚。真正了解了中化歷史,才能明白她創(chuàng)業(yè)的艱辛和老一輩中化人的不懈努力。在“第三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的號召下,集團上下齊心協(xié)力,共創(chuàng)佳績。這種氛圍也深深感染著我們年輕一代,成為我們克服困難、銳意進取的動力。
在中化,責任感同樣源于一種感恩。剛入職,劉總致青年人的一封信讓我們備受鼓舞。來到石油中心,晨曦計劃和青年人才計劃更是時刻關注著我們的成長。我們得到了更多的關心與培養(yǎng),也承載著更多的期望。正是這種期望,督促著我們進步,鼓勵著我們成長。
中化石油人的榜樣——鐘韌曾說過:個人的成長進步是公司培養(yǎng)的結果,與公司同舟共濟是一種責任;和公司一同發(fā)奮圖強,才是自身價值的最好體現(xiàn)。在中化,盡職盡責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傳統(tǒng)、一種默契,更是我們新一代中化人將要履行的諾言。
因為責任,所以不怕困難,勇往直前。記得有一次考察油站項目,冬日里的冰城戶外溫度降到零下二十度,寒風刺骨,我和另一位同事在街頭數(shù)車,一站就是兩天,每天回來都已凍得說不出話。但這是我們的責任。
因為責任,所以恪盡職守,兢兢業(yè)業(yè)。記得剛入職不久,一位同事突然生病入院。臨危受命的我,面對數(shù)額上千萬的合同,不敢有絲毫怠慢,每一單都審了又審,算了又算,直到下單才能稍松一口氣。但即便壓力再大,這是我們的責任。
現(xiàn)在,我逐漸明白,那些曾讓我無限敬佩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來,變得堅韌,變得頑強。在他們曾走過的路上,我們正快步前行,接過他們的旗幟,追趕他們的足跡。即便有再大的困難,我們有勇氣,不放棄。在第三次創(chuàng)業(yè)中,能夠與中化一起乘風破浪、揚帆起航,是我們的榮幸,也是我們的責任;這種責任值得我們用熱血去澆鑄,用青春去捍衛(wèi)。
四十年后,我們會慶幸自己加入了中化,并在第三次創(chuàng)業(yè)中貢獻了一份力量。當又一批年輕的中化人來到你面前,隨口問道:
“老同志,在第三次創(chuàng)業(yè)時,您在哪里?在做什么?”
你不會吞吞吐吐,面露尷尬。與之相反,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說:小同志,當年我就在這里,正和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一起,肩負責任,揮灑青春,創(chuàng)造中化的美好的明天。你看,我們成功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