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P beSide的品控溯源之路 |
時間:2022-12-13 來源:先正達集團中國 視力保護色: |
近日,MAP beSide糧作類標簽在2022年使用量突破500萬枚,這意味著500萬袋全程品控溯源產品走進千家萬戶。自2020年以來,MAP糧作與益海嘉里、中糧、美團、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(yè)合作,累計推出多款MAP beSide產品。從田間到舌尖,MAP糧作通過不斷探索,兌現對數十萬畝土地全程可追溯服務的承諾,收獲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信任。 一枚小標簽見證初露鋒芒 2019年5月,MAP在天津市西青區(qū)一片鹽堿地中播下小站稻種子,也為MAP beSide品控溯源播下了第一粒種子。隨著農場的豐收,盒馬與MAP率先開展全程品控溯源嘗試。經過嚴苛審核后,2020年4月,第一款合作產品盒馬&MAP beSide小站稻上市銷售。隨后,百年津沽小站稻、龍米家小站稻也紛紛推出,MAP beSide品控溯源由此生根發(fā)芽,初露鋒芒。 在業(yè)務進一步推廣的過程中,MAP糧作發(fā)現,除天津自種農場外,大部分區(qū)域在溯源數據獲取、種植方案落實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,業(yè)務推廣一度停滯不前。2021年2月,MAP糧作正式提出MAP beSide農場規(guī)劃,MAP全程服務、數字化農場、種植可視化等特點得到客戶工廠和品牌端的高度認可。2021年秋收后,金龍魚高尖端C位產品原香稻與MAP beSide合作,該產品的推出不僅提升了MAP beSide的影響力,也為其他客戶帶來合作信心。 MAP beSide農場模式帶動了產品的快速擴張,2022年,MAP糧作與17家客戶合作,為約15萬畝土地提供溯源服務,MAP beSide標簽年度使用量達到500萬枚。 從田間到舌尖,兌現價值鏈提升承諾 產品類型和數量的快速增長帶來的不僅是喜悅,也是對MAP和訂單種植者的考驗。每一枚小小的標簽,都是MAP作為價值鏈共創(chuàng)和共享平臺的見證者。 天津小站稻作為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的第一個產品,從最初下游客戶的疑慮,到如今行業(yè)頭部企業(yè)爭相合作,MAP天津中心不僅實現了產量提升,小站稻品質也大幅改善,成為2020年“地理標志產品”中品牌影響力增速最快的產品。 五常大米是公認的好稻米,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大米品類。如何為合作的五常大米實現原糧品質穩(wěn)定提升,并提供產品差異化賣點,是MAP一直思考的問題。自2020年3月接到金龍魚第一個5000畝訂單開始,MAP五常中心農藝師便扎根農場,以種植技術服務為基礎,借助數字農業(yè)不斷優(yōu)化種植方案和溯源服務體驗。三年來,MAP服務的五常大米品質持續(xù)保持高水平,且通過差異化賣點為種植者每畝增收98元,MAP五常業(yè)務也實現近10倍增長。 MAP昌邑中心是中糧福臨門&MAP beSide自然香小町香米的原糧種植服務中心,在種植端,通過MAP提供的低農殘品質原糧訂單,為種植者取得每噸50元的溢價;在山東桓臺縣起南村,村集體領辦合作社的2000畝土地與MAP開展種植合作,產品端借助MAP beSide品控溯源背書取得良好效果,村書記主動介紹周邊村集體合作社與MAP合作,面積擴展到4000多畝。 此外,還有遼寧盤錦大米、湖北安陸香米、新疆高筋面粉……一個個產品背后都有不一樣的需求,但每個MAP beSide產品背后“MAPPER inside”的用心服務是始終如一的,兌現了MAP從田間到舌尖對價值鏈提升的承諾。 深耕求新,推動業(yè)務穩(wěn)步向前 如今,MAP beSide已誕生三年。隨著業(yè)務不斷擴大,客戶群體日益完善,面對更為精細化的客戶需求,MAP糧作除了進一步深耕基于農場的訂單種植模式外,也在不斷拓展新的業(yè)務模式。2022年6月,MAP與電商平臺美團合作的大米OEM(代加工)業(yè)務正式啟動,并迅速在黑龍江、蘇皖、兩湖布局OEM基地。截至目前,MAP累計上市12個SKU(銷售品項),銷售成品米4000多噸,并正積極拓展美團自有產品的合作。 模式可以復制,需求千差萬別。如何推動業(yè)務穩(wěn)步向前, MAP有著如是思索:通過MAP服務實現全產業(yè)鏈貫通,讓參與者共享價值鏈提升,這是收獲從田間到舌尖整個鏈條參與者信任的唯一捷徑。未來,MAP將在糧油食品行業(yè)蓄力進發(fā),在中央廚房、綠色有機、鮮食冷鏈等領域不斷探索,呵護億萬家庭的舌尖美味,守護國人飯碗的安全健康。
|